ga黄金甲·(中国区)官方网站

联系ga黄金甲·(中国区)官方网站

传真:(86-537)5383311
邮箱:yzc@ybfsoft.com

  • 地址:中国山东省邹城市凫山南路949号
    邮编:273500
当前位置: 首 页|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公司简介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11 家央企对标研究

发布日期:2022/12/06 来源: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部署,遴选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航天科技、中国宝武、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三峡、国家能源、中国移动、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中车、中国广核共11家中央企业,组织开展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力争在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本文从价值创造力、产品供给力、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力、企业治理力五个维度共16个定量指标,对上述11家企业进行对标研究,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提供参考。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指标


1. 对标情况总览


根据对标结果发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与中国建筑在多个维度表现较为突出,其中中国移动在净利润、市值、环境评级等方面排名靠前;中国石油在利润总额、全员劳产率、国际化收入等方面排名靠前;中国建筑在专利申请、研发投入、全员劳产率等方面排名靠前。


相反,中航集团、中国中车和中国广核在多个维度表现不佳,其中中航集团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研发投入等方面排名均为最后一名,中国中车在营业收入增速、利润总额、EBITDA率、治理等方面排名靠后,中国广核在营业收入、市值、研发投入、治理等方面排名靠后(见表1)。



2. 价值创造力


价值创造力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贡献力量,这是产品供给力、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力、企业治理力综合作用下的经济效果。其包含8个定量指标,分别为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速、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利润率、EBITDA率、市值、全员劳产率。


从对标结果来看,中国石油不论是从营业收入、利润、市值和全员劳产率方面均表现优异,中航集团受疫情影响,2021年利润大幅亏损,在营业收入、EBITDA率等方面表现不佳。


营业收入。11家对标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9862.2亿元,有3家收入规模突破万亿元(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建筑)。其中,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规模最大,高达2.97万亿元;中航集团营收规模最小,仅为745.3亿元(航天科技官方未披露此指标)。


营业收入增速。11家对标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速为17.72%,除中航集团、中国中车和中国广核3家外,其余8家增速均超两位数。其中,中国宝武营业收入增速最快,高达45%;中国中车收入出现负增长,为-0.9%,主要受城市轨道车辆的收入下降所致。


利润总额。9家对标企业(航天科技、中国广核本指标未披露)平均利润总额为756.79亿元,有3家利润总额突破千亿元(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建筑)。其中,中国石油利润总额最高,达到1581.9亿元。受疫情反复影响,中航集团利润总额为-218.4亿元。


净利润。10家对标企业(中国广核本指标未披露)平均净利润为533.31亿元,有2家突破千亿元(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其中,中国移动净利润最高,达到1161.5亿元;中航集团净利润为-188.3亿元(航天科技官方未披露此指标)。


营业利润率。9家对标企业(航天科技、中国广核本指标未披露)平均营业利润率为7.9%,有三家突破10%(中国三峡、中国移动和国家能源)。其中,中国三峡营业利润率排名第一,高达43.9%;中航集团因亏损导致营业利润率最低,为-29.3%。


EBITDA率。6家对标企业(航天科技、国家电网、中国三峡、国家能源、中国广核本指标未披露)平均EBITDA率为14.1%,3家突破10%(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和中国宝武)。其中,中国移动EBITDA率排名第一,达36.7%;中航集团排名最后,仅为5.8%。


市值。9家对标企业(航天科技、国家电网本指标未披露)平均市值为4950亿元,有2家突破万亿级(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其中,中国移动市值排名第一,达13680.8亿元;中国中车市值最低,仅为194.3亿元(数据来源为Wind 2022年9月总市值情况,中国广核市值为旗下3家上市公司市值加总计算)。


全员劳产率。11家对标企业平均劳产率为284万元/人,有4家高于400万元/人(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三峡和中国宝武)。其中,中国石油劳产率排名第一,达626.7万元/人;国家电网劳产率最低,为81.3万元/人(航天科技未披露2021年员工数,应用2020年员工数计算)。


3. 产品供给力


产品供给力强调要持续提升供给品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产品服务,塑造企业独特价值。其包含1个定量指标,为数字服务收入,用于衡量企业政企新兴业务的收入成效,包括政企软件、云业务、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系统集成服务等。


从对标结果来看,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领军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积极转变发展赛道,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空间成效卓著。


数字服务收入。4家对标企业(航天科技、中国石油、中国三峡、国家能源、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国广核等企业属于制造业、能源业、交通运输、建筑等传统行业,不涉及数字服务收入)平均数字服务收入为724.6亿元。其中,中国移动数字服务收入排名第一,高达1594亿元;中国中车数字服务收入排名第四,为86.7亿元。


4. 品牌影响力


品牌影响力强调要以塑造全球知名品牌为目标,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整合能力,拓展国际业务,积极“走出去”。其包含2个定量指标,分别为品牌排名和国际化收入。


从对标结果来看,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在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创造价值方面的能力较强,品牌排名和国际化收入均表现优异;由于疫情反复影响,中航集团国际化收入暂居落后水平。


品牌排名。11家对标企业平均品牌排名为92名。其中,国家电网的品牌价值排名最靠前,达到全球第16名;中航集团、中国宝武、中国三峡、国家能源、航天科技、中广核等6家企业未上榜。


国际化收入。7家对标企业(国家能源、航天科技、中国宝武本指标未披露,国家电网数据口径为累计合同额超过480亿美元)平均国际化收入为1670.4亿元。其中,中国石油国际化收入规模最高,达9877亿元;中航集团国际化收入规模最低,为125亿元。


5. 科技创新力


科技创新力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产出效率,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其包含2个定量指标,即研发投入和申请专利数。


从对标结果来看,航天科技的科技创新力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在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突破的能力较强;中航集团专注于航空运输业务,在研发投入、申请专利数等方面表现较弱。


研发投入。11家对标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为259.4亿元。其中,航天科技研发投入规模最高,高达931.7亿元;中航集团研发投入规模最低,仅为1.7亿元(航天科技2021年数据未披露,应用2020年数据)。


申请专利数。8家对标企业(国家电网本指标未披露,中国石油和国家能源为专利累计数)平均申请专利数为4781件。其中,中国建筑申请专利数最多,2021年高达1.2万余件;中航集团注册专利数最少,截至2021年境内外注册专利仅为318件(其中,中国建筑为专利授权数,中国移动为5G申请专利数,航天科技2021年末披露此数据,应用2020年数据)。


6. 企业治理力


企业治理力强调要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基业长青。其包含3个定量指标,分别为资产负债率、环境评级和治理评级。


从对标结果来看,中国移动不论是资产负债率、环境评级和治理评级方面均表现优异,航天科技整体治理能力仍需提升。


资产负债率。10家对标企业(中国广核本指标未披露)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23%,超过60%的有两家(中航集团、中国建筑)。其中,中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最高,高达77.9%;中国移动资产负债率最低,为34.9%(航天科技未披露2021年资产负债率,应用2020年数据)。


环境评级。11家对标企业平均环境评级为5.6分(满分为10分),其中,中国移动的环境评级最高,高达10分;航天科技的环境评级最低,仅为1.37分(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ESG评级板块,航天科技、中国宝武、国家电网、中国三峡、国家能源、中国广核整体未上市,分别应用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该指标情况代替集团整体情况)。


治理评级。11家对标企业平均治理评级为7.4分(满分10分),其中,国家能源的治理评级排名第一,高达9.26分,中国广核的治理评级最低,为5.75分(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ESG评级板块,航天科技、中国宝武、国家电网、中国三峡、国家能源、中国广核整体未上市,分别应用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该指标情况代替集团整体情况)。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对策建议


1. 以产品规划为引领,重点产品为切入,管理运营为保障,补齐建强产品供给体系


以11家央企中产品供给力表现最好的中国移动为例。


一是以产品规划为引领优化布局。对全网产品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涵盖入口型、基础型、平台型、功能型、内容型、服务型的六大类产品图谱,进一步明确“8+2”战略产品布局,形成覆盖CHBN全领域的产品体系;深化2H2C、2B2C融合拓展,增强客户黏性。


二是优化产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品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建强开发、运营、支撑、销售、服务“五位一体”产品管理体系,强化产品经理负责制、竞品对标闭环管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战略产品成立专项推进工作组,推动重点产品量质并重发展,取得明显实效。


三是强化产品一体化运营。构建“专业公司―省公司”两级运营平台,专业公司基于能力中台、数据中台和权益平台给能力、给数据、给产品,省公司开展能力封装、组合销售、精准营销,从而有效解决产品供给支撑问题。


2. 积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品牌资产保值增值


国家电网推动品牌与业务融合,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品牌。


一是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提高电网品牌高度。国家电网持续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根植基层,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塑造良好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是优化电网品牌资产。规范品牌管理,结合业务板块类别,梳理集团品牌资产目录,统一品牌属性、结构和价值,促进子品牌在属地及品牌领域的价值发挥和品牌与业务、专业的融入,推动“国家电网”品牌与各子品牌同频共振、互补发展,推动品牌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


三是共建品牌生态体系。国家电网构建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态,开展1900多个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实现运营工作与社会责任的充分结合,兼顾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截至2021年,国家电网连续七年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首。


3. 积极稳妥开拓国际市场,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高海外经营风险防控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石油是开展国际化运营的第一批央企之一。近30年来,中国石油的海外油气开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全球32个国家运营管理着90个油气投资项目,形成了“5435”的海外业务发展格局,其跨国指数达到25.54%,11年蝉联“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榜首,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多法域环境下,中国石油坚守规律性认识,助推海外业务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恪守国际惯例,敬畏国际规则在项目开发上,建立严格的项目筛选和决策体系;项目建设上,采取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运营上,采取完全国际化的方式;项目经营过程中,充分贯彻“合同为宪法”的原则。


二是抓好以项目为核心的业务线和以人才为核心的管理线。中国石油长期坚持项目化运营,坚持“一切为了项目,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的理念,坚持“项目是核心”的原则。


三是构建“卓越全球化、卓越本地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充分借鉴“卓越全球化、卓越本地化”的管控经验,提升企业国际专业化管理能力,提高本地化企业运行效率,实施“拿来主义”,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与业务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与发展规模、业务能力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管控模式。


4.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整合优势资源,规范成果转化与激励机制,发挥科研资金的引导作用


航天科技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已获得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奖500余项,在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


一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创新体系。在顶层设计方面,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订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旨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机制保障方面,先后印发多项管理办法,全面部署知识产权转化工作,促进职务发明人和转化团队奖酬落实,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2017年,其设立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通过组建专业队伍,为集团公司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专家顾问和外部支持等知识产权转化支撑。


二是搭建高端平台,整合优势资源。航天科技拥有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50余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36个国际研发中心;通过建立合作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等2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航天科技打造智能制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发挥科研资金的引导作用,解决重大和共性问题等。


三是成立航天专利基金,支持创新成果转化。航天科技注重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成立航天专利基金,为所属单位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航天科技荣获中国专利奖各级奖项累计82项,其中金奖6项、银奖2项。累计申请专利5.1万件,授权有效专利2.4万件,其中,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研制团队取得了200多项专利,并获得2016年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四是打破人才困境,搭建绿色通道。航天科技在人才招聘中,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绿色通道,为优秀人才提供参与联合研究的机会,提前找准定位。在人才培养中,打破年龄和资历限制,为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提供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岗位机会,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5. 聚焦主责主业,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明确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导向


中国建筑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布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不断完善科技布局,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2021年,成立首批8个中国建筑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博士后工作站11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4家。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公司持续加强对重大工程建造装备的研发力度和投入,2021年投入科研经费399亿元,持续增强建筑领域的“中国创造”能力。公司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工程建设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3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4万人,占员工总数的28%。


三是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建筑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公司在装配式建筑快速建造等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2021年度授权专利12233个,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76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2项一等奖,荣获詹天佑奖15项。


6.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根本遵循,持续深入实施国企改革,坚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运营模式,完善组织体系,促进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移动全面落实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持续优化公司的“管战建”组织运营体系,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实现资源专业化整合,并依靠深化改革持续加速推动创新突破。


另外,要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设立清晰、量化的节能降碳目标,持续降低运行功耗,推进降本增效。中国移动创新构建“三能六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体系化地全方位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在降低自身能耗方面,一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与其他企业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复用铁塔、管道、杆路等;二是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规模,广泛部署符号关断、通道关断等基站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基站网络级智能节电平台,联合上游设备商共建低能耗基站;三是建立以绿色采购为核心的供应链和物流链,引入能效测试、环保准入等机制,推行绿色包装,带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在赋能社会降碳方面,一是赋能数智化生产,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能耗;二是丰富数智化生活,为个人和家庭客户提供在线服务,通过减少客户出行,节约物质消耗。■


文|窦一清  蔡高楼  金叶  张妙甜
作者单位 中国联通研究院战略管理研究中心